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诞生了许多高新科技产物,基于大众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密切关注,在有把握病虫害类型的前提下,运用生物防治技术杀灭和抑制病虫害,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 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园林工程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从而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目标。具体而言, 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防治技术体现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思想,利用生物之间的竞争、捕食、拮抗等作用,制约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防止害虫群落壮大威胁到园林植物的生长。生物防治技术贯穿于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可以实现对病虫害的持续控制,具有传统病虫害防治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2)运用生物防治技术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品,也无须改变植物生长环境,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微乎其微,却能够获得其他技术方法难以取得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对于绝大多数的病虫害都能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保护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给动植物创建了适合于其栖息和生长的家园,因而深受认可和青睐。
(3)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对当地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的深层次分析,合理选择恰当的方式,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的密度,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目的,既不会因农药残留影响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又不会威胁生态健康,还能节约资源,减少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成本投入,符合新时期园林植保工作实际需求。
减少侵染来源和喷药保护,是防治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主要措施。
减少侵染来源的基本方法,是园林栽培技术措施,并辅以化学防治。场圃卫生在减少污染源上起到重要作用,如收集病落叶并处理,剪除有病部分等。使用无病的种 苗等,在园林种植规划设计中,避免某种病害多种寄猪植物的浑植,有并地段秋季翻新,或覆盖塑料膜等措施,均能减少侵染来源。在生长季节及时采摘病叶等也能 减少在侵染的来源。
也可通过化学防治手段,防治叶花果遭受到害虫的迫害,病毒发生时要求迅速扑灭。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毒发生,通风透光等都是很有用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