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上楼入户”该不该禁止?

就在不久前,一小区业主推着电动车进入电梯,电动车突然起火,导致电梯内5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包括一名仅有五个月大的婴儿。监控画面显示,涉事电动车进入电梯后瞬间爆发火花,随即冒出滚滚浓烟,3秒钟后浓烟便吞没电梯里的人,场面触目惊心。是否应该禁止电瓶车“上楼入户”?这一话题引发网络热议。

一方面,近年来电动车起火致人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上楼入户”存在一定消防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小区楼下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容易被盗、充电收费较贵等,禁止电动车“上楼入户”将影响市民交通出行。

观点:电动车电梯着火事件暴露社会管理短板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小区都明令禁止电动车“上楼入户”, 但除了小部分小区设有专门的停车棚和充电桩之外,绝大多数的小区是没有设立专门的电动车停放和充电的场所。教授认为,如果因为意外事故而禁止或削弱产品的使用权未必妥当。她说,类比一下,比如,电梯本身也会出事故,人们就不乘电梯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会出事故,就要禁止汽车上路了?当然,人民群众从安全的角度实施自我保护,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认为,电梯的着火事件暴露出我们的社会管理还做得很不够,为此,她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建议,为了产业的发展,也为了全社会消费文明的建设,使得每一件与产品相关的事故,能有专门的机构来处理,由专家组来判定责任,给出专业的、公正的判决。当然,这个专家组成员中,产品行业内专家只能是代表,要有相当大比例的其他专业成员,要避免行业保护倾向。在当前的体系中,“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可以向法院起诉。但是,如果整个行业标准太低呢?当下的法院还没有办法办理。成立专门的,建立相应的法规条文,将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建议,作为大省,不妨先试一步。

为生活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