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那么多城市,每一座城市的发展,都需要不断引入人才,以及培养重点人才,就拿广州白云区来说,是一个非常注重引入人才、培养人才的城市。
随着白云区变革升级的成果不断出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重点产业在白云区崛起,加快了人才聚集。
目前,白云区人才集聚平台建设、入户政策优化等相应人才辅助服务也在同步完善中,通过集才留才,为白云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加人才支持。
产业发展带动人才聚集
近年来,白云区以重点项目为依托,聚焦产业发展,通过产业聚集人才,不断调整优化白云区人才格局。
目前,白云区推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设计之都、白云新城总部经济集聚区等重大产业发展平台。
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累计聚集了近2000名深兰科技、北京中关村、北大科技园等软件创新人才
省交通规划研究院、中交四航局一公司等总部企业、龙头企业、广信君达、广东谨慎等26家律师所130多名律师人才陆续进入广州设计之都
白云新城南航总部大厦、宏鼎云璟汇的落成,带动了60多家企业5000余名优秀人才入驻。
除了重大产业发展平台,新兴产业的人才凝聚效应也很明显。
2017年,白云区携手全球500强企业华为,开启启了白云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春天,软件动力、中软国际等企业陆续发展到白云。
数据显示,去年白云区有1151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6家白云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企业35家,新引进人才约3000人,产业发展带动人才聚集。
软通动力是白云区引进的代表企业之一,迄今为止白云区协助该公司引进人才2052人,引进人才56人,职务评定,文件管理服务121人。该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介绍,白云区为公司提供了多项人才服务,让他们看到了白云服务和白云效率。
当前,白云区人才与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三年,白云区预计将帮助企业吸引各类人才近3万人。
打造创新创业基地引才
在重点项目产业聚集人才的同时,白云区也积极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基地。
据白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介绍,目前白云区正在加快完善大众创造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孵化平台体系,区内现有市级以上孵化器21家,大众创造空间20家,孵化企业(项目)927家。
白云区以打造1N支持港澳台青年人才来云发展高地为目标,以金融人才法律服务等特色品牌为导向,推进区内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开始,支持港澳台青年人才来白云创新创业。
目前落地的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项目有12个,注册的项目有14个,多个有意进入项目正在对接谈判中。
在政策体系方面,白云区也不断创新,打出政策组合拳,帮助人才聚集在白云。
2018年,白云区出台了六项惠企政策“大礼包”、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
在这一两年,白云区实施了云聚英才计划、支持港澳青年来云发展行动计划,通过“政银合作”模式,认定发放了第一批云聚英才卡,全方位精细化推送“政府服务 金融服务”。人才公寓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基本构建成型,真正做到“情暖人才家、老小同关注”。
另外,白云区还加强校企合作,争取更多白云本土高校人才留在白云。
“我区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由区领导挂钩联系辖区内的省、市技工院校,引导成立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创业联盟,使技能人才留在白云实现就地就业。”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白云区正在加紧研究制定加强校企结合的具体办法措施,在白云特色校企合作上实现创新突破。
各辅助服务同步完善
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白云区积极推进不跑步,一次做好政务服务改革,全力推进人才引进入户全过程网络,实现人才入户一窗通、一网通、一网通。去年,技能、学历人才引进6878人,总量控制类人才700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3.1%。
与此同时,白云区积极推进产业领导人才3等政策落实,去年共实现各类人才奖补624人0.58亿元,广泛惠及区内优秀人才。
疫情流行期间,白云区积极创新人才在线服务方式,形成一对一人对人点对点的直通模式,实现人才公共服务的实时对接。通过开展人才专家点对点服务,白云区为601家企业进入下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人才630人,比去年增加了1350%。
白云区还设立了白云人才发展有限公司,完善了人才引进、服务、培训、保障的链条平台建设。
一年多来,该公司推广设立人才创新创业服务驿站3个,打造3000平方米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示范中心“云创汇”,提供人才政策宣传及宣讲、人才交流培训等服务50余场,吸引企业、人才3200多人次参加。
白云人才拥有专业化、高素质人才服务团队,全方位满足各镇街、机关事业单位及各类企业对人事外包服务(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外包)、人才招聘、教育培训、人才项目落地等需求,提供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